写在前面 1/8

我出生在湖北孝感**子河边的一个村庄,在那里度过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这么多年,一直在城市漂泊,但内心时刻牵挂着她。

故乡承载着我整个青春期以前的全部世界,深入骨髓,毫不夸张地说,她是我的命运共同体。尤其是,在近年来****领导的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我的村庄和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村庄在不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内心经常有个声音在不停地招呼,回来吧!回来吧!因着这份乡愁思绪,一直有种重回故乡的冲动,希望在生我养我的大地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并有机会记录这伟大进程中的人事变迁,为故乡留下一份具有个人色彩的乡村史记。

2019年初,我获得一个重回乡村的机会,被湖北省文联**派到大别山老区**重镇宣化店陈河村扶贫一年。

这里归属孝感大悟管辖,虽不是我的故乡,但处于同一行政区域范围之内,地缘关系的亲近,让我很自然地把陈河村当成我的第二故乡。

但是,当我的主编“下令”让我以精准扶贫的经历完成一个写作项目时,我的内心是迷茫且毫无底气的,对命题作文的天生抗拒,让我不知从何下手。

我不知道在省文联驻村工作队员的角色上,该如何去表达?为脱贫攻坚做最简单的通讯员吗?这显然不是我想要去做的事,我渴望挖得更深更广,如此才配得上大别山脚下这厚重的热土。

我试图以一个纯粹的田野工作者的角度去表达,但很快发现这种方式行不通,囿于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角色,我有自己的职责。随着与贫困户的交往加深,我的身体和生态不自觉地与水塘、庄稼、土地、留守人口等事物一起成为村子的一部分,处于一种微妙的忘我状态,完全无法进行学理式的判断或结论。

坦白讲,我不知道我的书写该如何呈现,最终会走向何方?一连五个月,我没有写下一个字。每天,除了开会学习,完成各种扶贫资料的收集填写,大量的时间我会深入贫困户家庭,与他们一起聊天,鼓励他们以良好的心态或具体措施应对各种苦难,传达政策性的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对村志家训、人居环境、产业经济、疾病困境、照明用电等各种具体问题走访和反馈。

在驻村工作队长龙世楚的带领下,我以脚印丈量陈河村的大地,穿行于菜园、河滩,田埂、老宅之间,很快让村里的大狗小狗不再追着我的屁股怒吼,但感觉与村民之间始终有一种跨越不过的隔阂。

那些巨大的复杂性,那些无法回避的纠纷,掩**在**新月异的乡村建设成果之后,让人一眼难见。唯有认**去倾听、记录和内化,放弃所有过往对他们的脸谱化的定义,**如当我在本子上写下朱春蓉、陈道开、彭清桂、陈祖和的名字和他们的故事时,才能**实而具体的感受到来自个体的不幸与幸福,徘徊与奋进。

当你**正从田野走进民心,与大地、池塘、菜园、田埂融为一体,你会惊讶于他们的谈吐、脾气、方言,一切都是如此精彩纷呈。甚至面对那些让村干部头疼的村民,当你先说出掏心窝子的话,他们的锋芒会瞬间柔软,如打开的板栗,献给你的都是美好。这些大地上的奋斗者和**潜**着太多的正能量,而我目光所及,又能择其几分呢?

在此,我只能告诉阅读这本书的朋友,我要书写的是一个游子对乡村的眷恋和反哺,满怀着对脱贫攻坚战斗中的建设者以及生活在这片热土之上的人们的无限敬意,还有难以诉说的爱之深、责之切的愁绪。

对于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的中国来说,陈河村和我的故乡以及无数默默无闻的村庄一样,不为人知。但是,从陈河村的扶贫个案进入,或许我们可以见证在****领导的乡村振兴进程中,中国乡村越来越好的未来以及中**产**人的担当和使命。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陈河扶贫手记 正序 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