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或不爱都刻骨铭心
作者:张雪飞
分类:现代都市
字数:178334
本作品由传奇中文网首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作者:张雪飞
分类:现代都市
字数:178334
本作品由传奇中文网首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自 序
但愿上天赐给这本书好的命运
让我先记录两则曾深深触动过我的名人故事。
其一 : 著名作家孙犁一生热心扶持文学新人,文坛上流传 着不少他提携青年作者的佳话。曾跟孙犁先生同在天津日报工 作过的侯军撰文记述,有一段时间他文章写得少了,孙犁先生 便问他:我最近怎么没见你写的东西呀?——一个人只要是和 文字打交道,就算是个文人了。文人当以文章立命。你还年轻, 等你到了我这个岁数, 就知道年轻时多留下一点文字性的东西, 有多么重要了。
其二:季羡林先生不仅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学问大家,还是 一位出色的散文作家。他一生总共写了几百篇散文。据季承在 《父亲最后的散文》中记述, 季羡林晚年想写几篇散文却因年龄、 体力等原因而一直未能写成。
“对于一个终生舞文弄墨的老人,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多 么大的痛苦。”季承朴实的文字,道出了季羡林晚年再难握笔 著文时内心无尽的苍凉、无奈和伤感。
在读书过程中看到的这两则名人故事,对我的心灵的冲击 是颇大的,它使我深深意识到,光阴似箭,人生易老,为文需 趁早。
算起来,这是我的第一部中短篇小说作品集,辑录了我各 个时期创作的代表性作品。
由于从小读了不少课外书,培养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我 读初中时便开始了文学创作。起初写过诗和散文,后来主攻小 说。那时我对文学创作是狂热的, 记得一天晚上家里电灯坏了, 屋外下着瓢泼大雨,我搬了一个小凳子,就着走廊上微弱的灯 光一直写到凌晨两三点钟。粗略估算,从中学到大学,我大概 写出了百万余字的稿件。
念高中时, 我曾把创作的十多篇短篇小说寄到一家出版社, 梦想着出书。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学生想出书, 结果可想而知!捧着那叠跋涉了千山万水大信封已变得破破烂烂的退稿,我非 常失望、沮丧,独自躲到校园深处的一片小树林里哭了一场。
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失败,念高二时,我终于在吉林省的 一家小说刊物发表了处女作,这篇作品后来还在当时举办的全 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获了奖。后来又相继在《儿童文学》《短 篇小说》《小溪流》等一些国家级、省市级报刊上发表了不少 文学作品。大学时代发表在《中国校园文学》的作品《小鸭子 果》,曾获得《人民文学》原常务副主编、著名编辑家崔道怡 先生的评析肯定。
尽管我从未与崔道怡先生谋过面,但心里对他充满了深深 的感激和敬重之情。为进一步提高我的写作水平,一家大名鼎 鼎的刊物曾把我邀请到上海参加笔会,食宿费全免,与全国的 同行切磋交流。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乔传藻老师的推荐下,念 大三时我被云南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但我的文学之路是坎坷的,总是写得多、发得少,一些自 认为还不错的中短篇小说,总是难以找到发表的报刊。多年前, 一位交情还不错的刊物主编曾对我说过: “别写长,写长了连 机会都没有。” 他说的机会,当然是指发表的机会。他说的,
我当时没往心里放,但经过这些年的实践,似乎还真是这么回 事。我平时发表的,大多是两三千字的作品,再长点的顶多 五六千字。要是再长,似乎真的“连机会都没有”。比如完稿 于 2015 年 7 月一个骤雨初歇的早晨的《疼痛的房子》,我先 后进行多次修改,投了多家刊物都杳无音讯,后来终于有一家 省级文学刊物的编辑说已送审了,但后来又随着他的离职而不 了了之。
对着文学这条漫长、艰难得似乎总看不到尽头的充满荆棘 的羊肠小道,我有时也忍不住会在心里问自己:我这样苦巴巴 地写下去,到底能不能写出点名堂?
其时,我的心境是苍凉的,惶惑的,也是迷茫的。
后来,当我在阅读中获知了孙犁先生“年轻时多留下一点 文字性的东西”的教诲和季羡林先生直到生命终点尚有几篇散 文没有完成的人生之憾后,我决定埋头耕耘,莫问收获。先不 管能否写出名堂,写出来再说。于是,便有了收入本书的这些 篇章。
本书辑录的 24 篇中短篇小说,其中一些篇章曾在《民间 文学》《儿童文学》《中国校园文学》《西南军事文学》《云 南日报》《飞天》《滇池》《金沙江文艺》《云南人大》《云 南国防》等报刊以及人民文学杂志社“醒客”移动客户端发表 过。有的作品曾在全国各类文学大赛中获奖。地震中痛失双亲 与羊情同手足的小女孩、在爱情中彷徨迷茫的军人、在理想情 怀和无奈现实冲突中苦苦挣扎的新闻人、渴望辉煌却又深陷苦 闷中的大学生……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生活的沉重和艰辛有 着深刻的认知和体验,书中题材大至社会人生, 小至动物温情, 都源于我对生活的感受和提炼、升华,紧贴着时代发展的脉搏, 描摹了社会的众生相。
当我在自己大量的作品中编选收入本书的作品时,对以前
的作品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梳理、“盘点”,其中一些作品 依然让我感动莫名。比如《拯救“作家”古晋禄》,这篇创作 于 10 多年前的小说,阅读中让我心有戚戚焉,当读到饥肠辘 辘的古晋禄和着热泪不辨滋味地吞咽下妹妹送来的饭菜(妹妹 也泣不成声)时,不由得情不自禁,潸然泪下。书中这些经过 艺术再现的人物,反映了时代的温暖和悲伤,闪烁着他们独有 的光彩。
在读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散文集《天气》时,深深打动我的 是这样一句话:天气就是天意。这句话还被印在了书的封面上, 文中的这样一句话又被印在了封底:跪下来给天气祷告啊,我 们顺从着天气,让上天赐给我们好的命运!
天意是什么?我印象最深的是这句话 :“天意从来高难问”。 正因为天意难“问”,所以只能顺从。
对贾平凹这位成名很早、著作等身的作家的作品,我是非 常喜欢的,写作之路上是读着他的作品往前走的。在这里,我 改用他书中的一句话来作为这篇序言的结语:跪下来给天气祷 告啊,顺从着天气,但愿上天赐给这本书好的命运。
丁酉年(2017 年)初冬,张雪飞作此序言于昆明,其时窗 外明媚的阳光直射入室,温暖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