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书签

设置

手机阅读

扫二维码

传奇阅读客户端

下载手机版

点击这个书签后,可以收藏每个章节的书签,
“阅读进度”可以在个人中心书架里查看。

35.神奇密码串起千年奇缘

小说:大明都城传奇 作者:大笔一挥字数:4368更新时间:2018-09-23 15:19:48

35.神奇密码串起千年奇缘

前文所说,朱元璋在选中明孝陵的陵墓地点时,在陵区范围内有三座建筑面临清除,一是宝公塔即是民间传说的济公和尚的塔墓;二是孙权墓;三是蒋山寺。为了**占钟山**龙阜作为自己的陵地,朱元璋正式下达了“宫禁令”:凡钟山南面的一切寺庙、塔冢必须全部拆除或迁出。不过朱元璋却对“一墓一寺一塔”的处理却有点厚此薄彼,并非是一碗水端平。

最后被拆除的只是“一寺一塔”,而将孙权的墓则留了下来。朱元璋还美其名曰:“孙权也是一条好汉,就留着他给我看大门吧!”

搞得济公师傅还闹了点小情绪,出了他的蹩脚。幸亏朱元璋觉得理亏,又是说好话,又是赔笑脸,并许以金棺银椁及庄田三百六十亩以奉香火。这才各自相安无事。朱元璋为什么会单单留下三国时吴王孙权墓呢?此事并非是朱元璋头脑发热或一时的心血来潮做出的决定。

朱元璋在决定这“一墓一寺一塔”的去留时,曾单**召见张中老道士,主要是问问自己江山社稷和天寿如何以及拆不拆孙权墓,在一番占卜抽签之后,张中拿出一只签子面无表情的说了句偈语:“无量天尊!三山一水共度,七星捧月长明。”

朱元璋祖上就是三代老农民,他本人在**大学里自学成才,最多能看看奏章,会写几个字已属不易。虽然他当过和尚,但他哪里懂什么偈语啊?当他再想问问老道士这偈语到底是啥意思,再一看,眼前这老道士竟然已经不辞而别,并且是从此隐居山林。

朱元璋只好拿着这个签子给他的大军师刘基看,刘基拿起签子一看,心中也是一个激灵,心想这老铁帽**是个滑头,这不让我上当吗?于是,他就说:“皇上,这个签子是个好签!但是这个叫做‘天机不可泄漏!’如果把底给说透了也就没意思了,偈语也就不灵了!所以您还是没事时自己悟着吧!”

朱元璋一听这是个好签,既然两个高人都说是“天机不可泄漏!”他也就不再强求了。

其实,南京是虎踞龙盘之地,被历代帝王视为是有王气的“金陵帝王州”。据**计,南京历史上共出过大大小小的皇帝约四十四个。

南京钟山风景区内除了名闻中外的中山陵外,还有另外两座皇帝陵。一处是吴大帝孙权陵,另一座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两个时隔千年的皇帝陵,一前一后的紧**着,孙权陵正处在明孝陵的正门前面。再加上近代**的中山陵,如此奇异的组合,形成了中国不同时期的帝王墓葬集中在一座山上的**特奇观。

我们再来看张道士给出的偈语:“三山一水共度,七星捧月长明。”看起来就是简单的咏颂风景的两句诗。看似简单,又好像是老道士和刘基在故弄玄虚。

实际上这两句诗里确实蕴**着丰富的人文信息,不然,为什么叫偈语呢,就是让你想破脑袋也解不出来,最后任督二脉突然打开,头脑也豁然开朗,说了句“噢,原来如此!”

首先,让我们来解一下文字中的秘密:前一句“三山一水”,有两个数字,即三和一,第二句七星捧月也有两个数字,就是七颗星和一个月亮,即七和一,连起来就是 “3171”这个数字组成的密码。

再看看,文中还有不少信息,如“三山一水共度”是说明地点,三山是南京城西南江边的一座小山,也是南京古代著名的自然景点。李白有《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为证: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长安不见使人愁。

而其中的一水或作二水,其实就是一条江经过白鹭洲时分为二水,就是指流过南京城的扬子江。 “三山一水共度” 连起来就说,我们虽然时隔千年,但我们却在同一个地方共同治理过这片土地;第二句“七星捧月长明”是说,我们都做过帝王,就像七星捧月般被人追捧,而最后两个字“长明”则最为关键,正是特指大明王朝将长久传承下去,历史也正好印证了明朝二百七十六年的悠久历史。

这一句偈语虽然解开了,但当时为什么那两个能够预言未来的民间高人不敢说出谜底来呢?在古代,人们称皇帝叫万岁,你一个算命的居然敢说万岁皇帝只能活七十一岁,而在位也只有三十一年,皇帝会说,你**是不要命了你咒我早死啊?

所以还算那“铁帽子道士”聪明,跑的快,不然连头是怎么掉的都不知道。另外,这刘基出身江湖术士,更是稔熟这其中的关键所在,他更不会做傻事,也不会去点破。

我们再来看看这两座皇帝陵,他们在空间上如此**近,然而在时间上则相隔了一千多年。按理说没什么好类**的地方。但是当你对这两座陵墓的主人进行过详细、认**和科学系**的研究之后,你就能从历史的故纸堆中偶然扯出一条蛛丝马迹来,你就会发现历史往往会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我们打开中国古代纪年表,把两位皇帝的人生履历和执政经历来作个对**(黑色字体),你会惊讶地发现两位相隔千年的皇帝之间居然有一组相同的神奇数字“3171”连接起来了!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享年71岁,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执政时间从公元221年接受魏封号吴王开始,公元229年称帝武昌,同年九月移都南京,至公元252年去世,在位31年。死后庙号“太祖”。葬钟山之阳。

再看,朱元璋(1329—1399)字国瑞,小名重八。寿命71岁,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人)。龙凤七年(1361)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军和扫平元朝残余势力后,1368年称帝,建都南京,国号大明。至1399年去世,执政31年。71岁时朱元璋驾崩,谥号“圣神文武钦明应运俊德成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也葬钟山之阳。

如果是偶然的巧合,也太巧合了!但是这二人的生命轨迹中,其相同点也太多了。仅仅用偶然和巧合是解释不了的。

再总结一下,相隔千年的二位皇帝除了生不同时,其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太多了,两人有相同的数字密码:“3171”即:执政寿命31年,自然寿命71岁,称帝前都做过几年吴王,一位是东吴王,另一位是西吴王,都建都在(建业)南京,死后的庙号都是“太祖”,一位是吴太祖,一位是明太祖。就连选的陵墓地都在一起,都埋在钟山之阳。更绝的是,朱皇帝还对那位孙皇帝还有过一段穿越千年时空的“对话”。

朱元璋是否说了那句话:“孙权也是一条好汉,就留着他给我看大门吧!”(有原文为证:门左有孙权墓,请徙。太祖曰:“孙权亦是好汉,留他守门。”)可见朱元璋是说了这句话,但朱元璋更可能是一种戏言。

但孙权墓和朱元璋的墓就这么前后**着,却是事实,而朱元璋确实下过‘陵禁令’,有史料记载“一寺一塔”当年确实迁移过。而孙权墓没迁也是事实,至少透露出朱元璋对千年前的这位吴大帝的钦佩与尊重。**可谓英雄惺惺相惜!也许朱元璋从小就爱听三国故事,说不定小时候的朱元璋就是孙权的“粉丝”了!

也有专家认为孙权陵不在梅花山,可能在钟山的其它什么地方,但一切都无定论。而二人都葬于钟山之阳却是不争的事实。从明孝陵建造的实际情况看,孝陵神道在石象路尽头突然由东西向改为南北向,环绕梅花山呈月牙形。如果不是出于保护目的而绕开孙权陵的话,还会有其它什么更充分的理由呢?

这两位英年有为之君,都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骑马打天下的开国皇帝,都曾经有其历史上光辉的一面,同时经过对**,就连二人不足的一面也如此相似乃耳!

孙权**治江东地区后,得到张綋、张昭、周瑜、程普等高人辅佐。他还不拘一格广揽人才,将鲁肃、诸葛瑾等招为宾客,为其后来雄居东吴,鼎立三国,一**中华半壁江山做好了人才储备。

建安十三年,曹**夺取荆州,沿江而下,孙权摈弃群臣归降之议,任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各领万人,联合刘备,组成孙刘联军,大破曹军于赤壁。这一点跟朱元璋大破陈友谅于鄱阳湖上的决战几乎一样。

孙权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后,依**长江天险,多次击退北方曹魏进攻。在这之前,属下大臣们三番五次劝孙权登帝位,但他坚决不受。后来三国中的刘备、曹**都去世了,曹**的儿子曹丕代汉建魏称帝后,孙权仍然不急于称帝,颇有些“缓称帝”的意思。他表面上依然臣服称藩,争取时间巩固政权基础。魏黄初二年(221),仍旧接受魏封号,称吴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直到他觉得时机成熟了,于黄龙元年(229年)九年后,孙权才称帝,建都武昌,同年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这一点跟朱元璋又有更多的相似之处。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作为根据地,朱元璋自称吴国公、吴王。1368年朱元璋用了十二年时间“缓称王”,直到天下大部太平后才在应天称帝。

孙权晚年也是崇佛,《建康实录》记载:“帝好崇佛,初江东无佛寺,因建‘建初寺’”此为江东第一座寺庙。最初孙权笃信鬼神,跟一些术士和方外之人学“匿形术”。孙权到了晚年,重蹈了东汉刘景升废长立幼,造成兄弟厮杀的覆辙。如对太子的或囚或废,造成了他死后骨肉相残的悲剧。这一点和后辈皇帝朱元璋有点像。但东吴在孙权**治时期,始终保持着较强的实力,成为三国中延续时间最长,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

与孙权出身官宦之家不一样,朱元璋出身微寒。元朝规定普通人不准有正式名字,朱元璋小名就叫重八。父母兄长均死于瘟疫,孤苦无依,17岁时为生活所迫,投入皇觉寺当了和尚。入寺不到二个月,因荒年寺租难收,又沦为游方僧。25岁时加入农民**军首领郭子兴的队伍。

朱元璋自幼聪明顽皮,还读过几天书,加上作战勇敢,逢攻必进。他是一个难得的将帅之才,很快就成为义军首领。他也招揽了众多的将才如徐达、汤和、吴良、吴桢、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君用、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等名将。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最终建立了大明王朝。在朱元璋称帝之前,所奉行的策略是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高筑墙是指加强军事防备,巩固后方;广积粮是指发展经济生产,储备粮食,增强经济实力;缓称王则是指不要过早称帝,以免树敌过多。这一点与孙权的治国方略颇有很多相似之处。

朱元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既可以说他是位勤政的皇帝;另一方面也可称他为暴君,明初他采取高压**治,以打击**为名或**谋反为名,大肆杀戮开国功臣,大搞**及设廷杖酷刑。如在洪武年间,仅胡、蓝两案就杀了四万多人。

在崇信佛教方面,朱元璋是有过之无不及。明初,朱元璋一味宠信佛、道二教,官“教”不分,致使僧人干政乱政,扰乱朝纲,另外耗费巨资大建寺庙,滥发度牒,致使全国在册的僧道人数暴增至九万多人,更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苛捐杂税负担。

不过只存在了五十多年的孙吴政权与绵延二百多年历史的大明王朝相**,**是小巫见大巫。大明王朝则存续了二百七十多年,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一个立国相当长的朝代了。以上诸多相似因素如果以概率论来计算的话,恐怕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2018/9/5 于南京完稿

参考资料:《明太祖实录》《明史》《钦录集》《金陵梵刹志》《鲒埼亭集外编》

《太祖皇帝钦录》《建康实录》《洪武圣政记》《明大诰》

  大笔一挥说:

        小说努力在寻找和总结为何明初的贪腐案件和贪污人群特别多的原因和答案:即一个道德缺失,文化断裂,没有信仰的社会正是滋养腐败的温床。当然重温历史,也为当代中国反腐败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依据。

2
  • 88传奇币

  • 588传奇币

  • 1888传奇币

  • 5888传奇币

  • 8888传奇币

  • 18888传奇币

立即打赏

当前剩余0传奇币 充值

  • 1

  • 2

  • 3

  • 4

  • 5

  • 全部

今日剩余可投推荐票0

立即投票

忘记密码?注册新帐号

使用合作网站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