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首选出炉,月度之星即刻揭晓
今古传奇传媒集团 7月27日
夏日炎炎似火烧,编辑评审乐逍遥。天气再热也抵挡不住我们参赛者踊跃投稿的热情。2018-2019第二届“今古传奇杯”“中国故事” 征文大赛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在六月来稿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好作品。比如《老井迷踪》《岚尘血影》《杀死一个小说家》等。
在“中国故事”的首月评选中,来自内蒙古的作者老子幼安,以《杀死一个小说家》,在众多参赛作品中杀出重围,夺得本月——六月之星,并获得现金大奖1000元。另外,七月份征文作品正在加急整理之中,即将进入评审环节。
大暑节气已至,心里也燥热起来。不妨读一本好书,助你心静自然凉。六月之星《杀死一个小说家》将给您带来一个好故事、一份深思考。
六月之星授奖词
悬疑揭秘只是它的外衣,思考人生才是它的真谛。杀死小说家的凶手并非他人,而是小说家自己。能够承受外力的压折而坚韧不倒的芦苇,才能是一根好芦苇。人犹如此。这是一篇精彩纷呈的悬疑小说,更是不凡少年对人生零星亮丽的思考。这是一部有深度的好作品。
《杀死一个小说家》
作者:老子幼安——出手不凡的大学生作者
**: 小说家 性本能 生命与苦难 死亡
内容简介:一名大学近代史老师的离奇死亡,一个小说家的命运归灭,都是因为一本偶然得来的书。书中预示着老师生平种种经历,纵使知晓一切,也只有死亡,这是何等的绝望。死亡永远不会停止,不会在小说家的命运中遁走。接下来,书落到了小说家的学生手上,那么死亡,会停止还是继续?
案发现场
这本名叫《kill死》的预言之书内容只有四章:第一章 死;第二章;死死;第三章 死死死;第四章 死死死死。书的正文第一页写道:“请慢慢读这本书,你读的越快你的人生结束的也越快,因为一旦你读完这本书,那么你的死期已经到了。”
死亡追踪
当小说家翻开这本书的时候,他的命运已经被安排上了。
小说的情节随着《kill死》被小说家翻阅的章节逐步跟进。《kill死》第一个章节写了门卫老陈的离奇死亡和老陈老吴的中年性生活;小说家在看完第一章之后,经过一系列的性幻想,在身体疲惫之后睡去,此时死亡之书的魔力已经开始主宰他的梦境,仿佛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第一章里老陈被露水变成的冰针杀死的情节导致小说家因一滴水滴在头上而产生死亡的恐惧。
第二章里讲述了一只肆谑的长着丑陋的红喙的鸟残忍地杀死了它的同伴,啄烂了它的躯体,它还要杀死一个人类,那个目睹了它杀鸟的人类。没错,这只红喙的鸟在小说家的生活中又出现了,就在图书馆前,要不是戴着眼镜,差点啄瞎了他的眼睛。
预言之散发出死亡的味道,夕阳缓缓落下,小说家陷入了黑暗与光亮的思考之中。在回家给阿爷奔丧期间,他独自在院子读完了书的第三章,他觉得这不是一本书,是他个人的曾经与未来。“阿爷打麻将,阿奶洗衣裳”,阿爷年轻好赌,阿奶与阿爷初恋的美好在婚后荡然无存,在多次的争吵过后,阿爷喝农药自杀了。这与小说家的童年惊人相似。
他在读完第三章之后,脸色苍白,这本书的出现的过程,被水滴杀死的门卫、被同伴啄死的小鸟、骑行摔死的兄弟、服毒自杀的的阿爷,越来越真实,他知道,他将死去已成为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即便他将死亡之书深埋在了田野里,这本书还是像魔鬼一样又回到他身边。
如果小说家把死亡之书传给了下一个人,不去观看第四章,或许能免于死亡。碰巧的是有一名学生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他最合适不过了。只是死亡也可能转移给他。小说家找遍了图书馆也没能找到他。如果不能找到他,自己必死无疑,小说家感觉死亡再次临近,他没有获活的希望了。在惨白的月光下,在散发着腐朽的树林里,小说家死去了,甚至还没能读到死亡之书的最后一章。
案情分析
与其说这是一篇灵异悬疑的小说,我更愿意把它当少年对人生支离破碎的思考。小说中无处不包括着思考,这正是这部作品的闪光点。在小说中,人的生命由一次快感而来,在承受痛苦之后死去。作品中的小说家不像是一个大学老师,而是一个大学学生,直觉告诉我他就是作者本尊。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两大基本本能为:生存本能和攻击**本能。
小说中有大量的与性有关的描写,包括不限于门卫夫妻的性生活、自身的梦遗、阿爷阿奶的描写以及部分恋母情节描写,这都是基于爱和生存的本能。作品中的小说家童年有阿爷服药自杀的记忆,作为大学老师的小说家也得不到学生的尊重,唯一似乎在乎他的只有那个秃头主编。他的生活充满了痛苦,源于他人的童年的记忆,工作的不顺心,以及他的思考无人理解。在得到死亡之书后,他的生活似乎求取到了认同,越到后来越趋于一致。这本书仿佛有无穷的魔力,吸引着他,指引着他,驱使着他走向死亡。整本书的基调是昏暗阴冷的,到处充满了死亡的气息。你不得不承认书中最温暖的不是作者极力描绘的天空和云彩,而是那个怂恿他写**的秃头主编,只有他欣赏他的才华,让小说家有了被认可的满足。
刺破头颅的水滴,啄烂同伴的红喙、毒死人的农药等源于人的攻击**本能。这些具有攻击**性的描写都指向了一个归宿——缓缓落下的太阳——死亡。水滴是不可能刺破头颅的,啄死同伴的小鸟也不大可能存在,但阿爷服农药自杀是极有可能发生过的。小说家最后得了臆想,在没看完最后一章后就惊惧而死。死亡之书又被他看中的一名学生得到,并看完了最后一章。
最后一章写到“人一生只拥有半次生命,而小说家不一样,你们拥有一次。所以你们,你,必须**。”这一段后面写了M 、L、j的死亡经历,他们都是在承受痛苦之后认识到了生命的归宿不过是死亡,就像太阳落山一样,合乎天理。而小说家在承受痛苦中认识了生命,却更加害怕死亡。整本小说的答案也呼之欲出,杀死小说家的不是那本《kill死》,而是他的生存本能被**性本能打败后的自我毁灭。而悲哀可笑的是他的死并不是对生命看的通透了,仅仅是因为怕死,惊惧而死。
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承受痛苦的压折而坚韧不到,才能是一根好芦苇,人尤如此。
以上分析不过一家之言,小说家之死,到底是中了预言之书的魔咒,还是无法解脱后的自我毁灭呢?请各位读者自行分析。
读一本好书,做一名侦探。
东湖相对论
东湖相对论,是传奇中文网互动栏目。以下问答为编作互动环节。此处节选。
老子幼安,原名陈强辉,1996年出生,现就读于内蒙古农业大学。为内蒙古农业大学鹿鸣文学社第一届社长。喜文字,好创作。生平作品,未曾发表。《杀死一个小说家》是其**作。
1、笔名老子幼安,这个第一印象有点冒犯的名字,有什么特殊的来历?
答:“老子幼安”完全是即兴取的,一直没有笔名,而当时注册**,这个是不得不填的。于是想到我的另一偶像,辛幼安。以及他的一首词的第一句:老子平生,谈笑人间。如果有所冒犯的话,我愿意向幼安道歉。
2、在作品中剖析自我的过程,有时会刻意制造一些鬼魅的幻觉来干扰读者的视线,也就是炫技。您如何评价这篇小说中的“炫技”?
答:这篇小说中,本身没有任何“炫技”。那些鬼魅的幻觉,与其说是刻意制造,不如说是写作时自然而然的意识。所以这样自然“炫技”,在我看来,是普通的,不值得一提的。
3、书里的世界与现实生活的交叉叙事,POV视角的多重叙述,这对于习惯了当下爽文阅读的大众读者来说,是相对不友好的。是什么让您选择以这种方式呈现?您个人的文学创作与启蒙之路又是怎样的?
答:这本小说是我用这种叙述手法的第一次尝试。那时候刚看完《我的名字叫红》,给了我很深的感悟,原来叙事可以这样的透彻,也可以这样的生晦。其实很早之前就已经接触过了,芥川龙之介,还有福克纳(太过高明),还有近两年非常火的《七杀简史》。对于经常阅读的人来说,这并不代表一种不友好的阅读,相反,它能带来更多的刺激和惊叹,是对阅读要求高的人所钟爱的(我觉得这也是你们看上这本书的原因)。至于我的创作之路,没什么好说的,想发泄就写小说,没事写几首吐糟诗,但愿以后这方面能有说不完的话。启蒙的话,刚接触的是路遥,让我走了进来,后来便是余华和王小波。一个是有质一个是有趣。个人认为,一本书两样含一样的话对辛苦码字的作者来说就值了。
4、整个小说传达的氛围是很凝重而阴冷的,倒是对于阿爷的回溯、阿爷的去世和阿奶的痛哭,带着些许的温情。在冷静的描述中,透着那么一抹暖色。能够为我们读者大抵讲讲您的想法吗?
答:“小说写的就是记忆”,这是很久之前听过的一句话了。很多小时候定格的东西是很难改变的,温情是内在情愫使然吧。因为直到现在,阿爷和我说起小时候带我去打麻将的事是笑着的,所以用凝重和阴冷去叙述这段很难。内心好似无法违抗,你自己所想就会体现在纸上。但我认为这是可以控制的,只是我没达到那个高度罢了。
5、M、L、J这三个代指让编辑部同事脑仁炸裂,它(他)们分别代指什么?
答:M 、L 、J 分别是马克吐温、老舍、芥川龙之介的首字拼音缩写。试想,这几个作者都是自杀,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假设在死前,他们都得到了那么一本书,书里面都预示了他们死亡。你们也知道,书是会自然消失到另一个人手里的,所以没人知道有书的存在。没有人知道,这样的一个方式的确是很难懂的,不过文中描写了他们的死亡过程,若是对他们几个作家熟悉的话,想是能够猜测出来的。当然,也不一定,作为我的读者,必是跟着我的思路走的,想到其他作者便是对我的不敬,不管他人多**。说实话,用这样的方式结尾也是我未能想到的,不过老天给我,我不用就没有道理了。另外,在J上,我特意用了短句描写,就是为了模仿芥川龙之介的语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