毽哆飞,飞毽哆,哪个抢倒归哪个。
由余桂珍提供。
一人将毽子高高抛起,众人抢接,谓之“飞毽”。
倒:dao3,借字。相当于普通话的“着”,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已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也可表示动词的补语等。
除了“飞毽”以外,武汉坊间儿童还有多样玩法,如“手毽、过河毽、踢毽子接力、踢毽走圈、交叉踢接,越障碍踢毽”等。
毽子游戏常用来比赛,照武汉民间的老规矩,输方须抛毽让胜方踢,谓之“贡哆”,取“进贡”意。一次为一“哆”,第三次“贡哆”时,要用“大门”中的“剪”将毽子踢出,对方如果接不住,还要重新“贡哆”。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武汉,民间踢毽活动相当普及,大街小巷,校园内外,一片繁忙,有自娱自乐的,有群体比赛的,有相互交流的。这游戏,男孩女孩都喜欢。身姿矫捷者,尤其是那些姑娘伢们,玩起毽子来,如同春燕飞舞,轻盈优雅,有些大人也禁不住加入到踢毽的队伍之中。